學術風氣

※ 另請參看「蔡英文論文門調查站」網誌「其他學術倫理爭議」!



 
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politics/breakingnews/1053958
論文造假風波 蔡英文:蔣偉寧要知所進退
2014.07 / 自由時報吳俊鋒

教育部長蔣偉寧捲入論文造假風暴,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今天指出,此事引起國際關注,以教育部長的格局而言,已是嚴重的國家事件,蔣要知所進退,她還認為現行學術界論文掛帥的制度也要檢討。

蔡英文今天上午前往南下參加民進黨台南市黨部第3屆主任委員、評議委員召集人暨執評委員交接就職典禮,接受媒體詢問時發表以上的看法。

蔡英文表示,這次的論文造假事件,引起國際間廣泛討論,事態嚴重,面對外界的諸多質疑,蔣偉寧身為教育部長,更要深切地自我檢討,應該知所進退。

蔡英文說,從這次的事件,也讓人瞭解到學術界以論文掛帥的文化,確實產生了一些不好的效果,台灣的學術並未因此提升,也沒有造就更多人才,社會應有所警覺,對現行制度進行檢討。





https://www.eatnews.net/article-1/20191009-2
急發聲明強調「蔡英文有博士學位」 網爆:LSE當年也是同手法回應前總統兒子假學位醜聞
2019.10 / 呷新聞

(2013年10月3日)《可倫坡電訊報》當時報導,普雷馬達薩的維基百科頁面上,說他獲得了倫敦政經學院(LSE)經濟學、國際關係和政治學的學位,但根據該報的調查顯示,儘管普雷馬達薩獲得了LSE的學位,但他尚未完成學位課程的工作。而其本人在接受該報採訪時則承認,他只在LSE參加了一年級考試,因為他患了麻疹,然後腿麻痺,無法參加進一步的考試。

而當時LSE先是回應《可倫坡電訊報》,「我們的記錄顯示,Sajith Premadasa於1989年畢業於倫敦政經學院,並獲得國際關係學士學位。我們不允許未完成學業的學生畢業……」當《可倫坡電訊報》提供證據並再進一步詢問LSE時,當時該校回答,「要確定普雷馬達薩先生的確切身份,需要與當時擁有原始記錄的授獎機構倫敦大學進行磋商,而這可能要花點時間」。

5天後,醜聞延燒,LSE才向《可倫坡電訊報》坦承,倫敦大學於1991年8月1日授予他所謂的Aegrotat Degree(安慰獎,非一般學位)……





https://www.worldjournal.com/6654945/
格達費之子的學位與蔡總統的論文/LSEUoL的困窘
2019.12  / 徐永泰

賽夫希望在LSE攻讀政治學博士,但政治和公共行政兩系都認為他沒有足夠社會科學基礎,不同意他直接念博士,只能先進哲學政策和社會價值碩士班……他念了一年,2003年取得M.Sc.學位,想繼續攻讀政治學博士,政治系沒有答應。

……想念的科系和他本科機械系不對稱,學校就給予協助,既然政治系不收,那麼就試哲學系。哲學系起初也不同意他直接念博士班,經過商議過程,被哲學系收下進入Mphil/PhD 碩博士課程班,還幫他找到一個準博士生作助教。學校院際之間的意見混亂模糊,最終在一種不清楚的情況下讓賽夫進入博士班,沃夫報告中指出這是學校犯的錯誤。

賽夫怎麼寫他的論文過程,如今已不可考,坊間說是以賽夫捐助的利比亞Monitor Group基金會的槍手代勞,但找不到直接證據……

……根據LSE學生記錄,他曾有過四個有名有姓的指導老師,博士口試時兩個主考官(LSE 的Dr. Baron Meghnad Desai,及南漢普頓大學的Prof. Antony McGrew),LSE哲學系有全部記錄。根據兩位口試考官的考評記錄,賽夫的口試過程並不是百分之百順利,經考官要求賽夫更改論文部分,更改後才完成博士資格程序。通過口試過程,記錄(Board of Studies)完整,頒授學位,板上釘釘,是一個如假包換的學位,無法撤回。

賽夫通過口試2008年10月31日之後的六星期,他的指導老師海德教授(Prof. Held)向賽夫建議捐錢給LSE創辦全球政治學(Global Governance)……雙方同意數字是150萬英鎊,分五年給付。說巧不巧,2008年第一筆賽夫名下基金會15萬英鎊進LSE戶頭,剛好是頒授博士學位給賽夫的同一天,此事被攻擊成學位與捐助有對價關係……



人生的意外
2011.03 / 蔡英文

(8:30→)開始教書的時候,學生跟我都一樣的痛苦,因為他聽不懂我講什麼。通常我開始上課的時候,那個教室都坐滿了學生……上了幾次以後,人越來越少,我也覺得很挫折感……後來我就知道,就是說因為我的mindset還在英文的mindset,而且我的mindset還是PhD的mindset,可是我教的是大學部的學生……研究生也聽不懂我講什麼……第二年,系主任把我找去,說妳做碩士班的導師好了……過了大概兩三年……做博士班的導師……但是在這個過程中,我也慢慢的讓我的思考跟邏輯開始回歸到中文的……讓我變成就是說,我從那種極高度的菁英式的教育,開始去學習怎麼去跟我的大學部的學生溝通……那個時候,你叫我講一句完整的中文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,因為已經太習慣用英文的表達方式,也太習慣你寫的東西都是英文,所以我大概花了十年才把我自己調回來,像今天講中文這樣的情況。

※ 編按:蔡英文除了在律所兼職,自1986年還參與對外經貿談判,並於1992年開始擔任GATT/WTO談判顧問,「這樣龐大的工作量,導致她很少到學校上課,她只好利用假日拼命幫學生補課。事過境遷,每次提起這件事,蔡英文還會說:『我真對不起我的學生。』」(摘自張瀞文著《蔡英文:從談判桌到總統府》)




不分顏色的「論文之亂」洗學歷風氣,該怎麼收場?
2020.07 / 呂三

……其實政治人物靠在職專班洗學歷,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且已是司空見慣的事實。除了幾個特例,或是本就是以學者身分轉換跑道的政治人物外,其餘競選旗幟掛上的「學歷」,又有多少人會細究其論文的價值性與學位通過的過程?

當前法令並沒有針對學位提報不實,不得參選或需辭職的法律來源,假設他方陣營要求己方退選、辭職,那麼也需要同樣的標準予以適用在所有政治人物身上,假設如前所述,在有法源依據的情況下,有所謂學術抄襲,或是瑕疵者,能透過此項聲明,只要自己的論文有面臨到這樣的問題,經審視、評估後,便退出選舉或辭職,應該沒有任何政治人物會發生所謂抄襲、學術不端的情況。

其實不用針對個案去評估單一教授收了多少碩博士生,同樣的標準放到各大專院校教授身上,會發現不務正業的教授有多少?不論是從政者還能同時間發表數篇學術論文,抑或是在校時間少的可憐,卻仍能保住教職者……

這種論文抄襲、洗學歷的風氣,本就「不分藍綠」的存在台灣教育界之中,而形成一個學術、政治之間的「關係鏈」,到最後「重重舉起、輕輕放下」的結果,也是可以被預料到的,不是嗎?




學生找代寫,教授隨便看 為何連頂大也在「賣文憑」?
2020.07 / 天下雜誌田孟心

90年代高教擴張,碰上近年少子化,成了最戲劇性的衝突。台灣的中後段大專院校開始收不到人、降低文憑授予門檻已不是新聞。

然而,近期的政治人物論文大亂鬥,竟連聲譽良好的國立大學、頂大都淪陷,且根據《天下》採訪,代寫、抄襲仍是國內頂大研究生的現在進行式。

不只學生,老師的競爭壓力也不遑多讓,忙升等、集論文點數的下場往往是「重研輕教」,「你把這個(學生的論文)教好,你也不會過得比較爽,」一名頂大教授不諱言,還是自己的研究更重要。

輕易開啟學術殿堂的門閥,讓不夠資格的學生溜進去,對教授而言,還有其他好處,尤其是當這些學生具有政治或商業上的前景。

私校工會理事長)尤榮輝指出,「高社經地位的在職人士平時工作繁忙,難有時間好好寫論文,於是衍生出代寫論文產業,或者論文主題不符系所專業,或者有人就直接抄襲他人論文。



教授疑涉掠奪性期刊會議 科技部3個月內追查
2019.03 / 中央社劉麗榮

根據「研究誠信提升計畫辦公室」解釋,「掠奪性出版」(predatory publishing),指的是出版商以獲利為目的,以不透明的方式讓作者誤會他們是正當出版社,謊稱有專業編輯、同儕審查等吸引作者投稿,但只為了收取昂貴的費用。

天下雜誌報導,114所大學教授涉入疑似掠奪性期刊和會議,不少人拿科研預算去參加國際會議。

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今天在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質詢時指出,牛津大學期刊認證17個掠奪性集團,4個在台灣,而且科技部的TSSCI(社會科學核心期刊)評比中,掠奪性期刊IJBI(國際商業與資訊期刊)竟然評比通過,台灣大學有20篇論文也在掠奪性期刊發表。

……學者說,台灣學者有升等壓力,但如果在頂級期刊發表論文,要花長時間來來回回審查,因此有些學者就會「以量取勝」改投其他份量沒那麼重的期刊,因此會被「掠奪性期刊」快速審閱、快速發表的特點吸引,但被刊登在劣質期刊之後,恐影響學術名聲。

※ 編按:另請參看 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5094471《天下》雜誌〈全解析|台灣為何成為掠奪性期刊的大肥羊?〉:搜尋2010年至2017年間,台灣學界刊登在22家疑似掠奪性出版集團期刊的論文,前五名分別是:南榮科大與台大(各20篇)、成大(18篇)、清大(14篇)、高雄科大與中興大學(各13篇)、嘉義大學(11篇)。



https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5124047?utm_campaign=line_-website_share-icon&utm_medium=website_share&utm_source=line_
論文寫手告白》一個月幫EMBA金主完成50頁,背後有教授牽線
2022.12 / 天下 蕭歆諺

Johnny服役時,研究所時期的好友問他,要不要代寫論文……當時他就認為這是一門好生意,爽快答應了好友的邀請。「某私立大學EMBA的教授在我就讀的大學兼職,先問我同學有沒有興趣,後來同學成為工頭,拉更多人加入。」他說,不只他,後續還有另外6個研究所同學陸陸續續加入寫手行列。

他回憶,當時為了幫助寫手找到合適案子,教授還舉辦媒合會,邀請委託人與寫手認識。「老師會根據委託人的行業,建議適合的題目。」Johnny當時沒有出席媒合會,由「工頭」直接幫忙選題目。

寫手們的工作不只是代寫論文,還包括後續製作口試簡報與口試訓練等。

「3萬塊是辛苦錢沒錯,但委託人完全不要求論文品質,就當作加減賺。」精打細算的Johnny不做賠本生意,委託人出價低,他也清楚拿捏付出的心力,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一本論文。

「問卷結果不如預期,就數據造假美化一下,我有同學就直接自己填,反正沒人知道。」Johnny透露,許多代寫論文也都用類似模式產製。

論文完成後,也會送入校內的論文原創性比對系統,重複率若高於30%,就會持續修正到低於此標準。

(這位教授)他解釋,論文最重要的原創概念皆是來自EMBA學生,學長姊只是代為處理行政與文書作業。用這套高效率做法,有學生見面討論5次,2、3個月內就順利畢業。

當記者向該教授披露更多細節,教授先是一愣,指出「那是他們的事情,老師可能戳破嗎?」同時換了說法,指出論文要做到沒有後遺症,「有沒有代寫不重要,重點是沒有抄襲,因為沒證據啊!」暗示論文代寫論證不易……同時表明,還有很多老師有代寫爭議,寫出來會「像通臭水溝,愈通愈臭。」






(其他資料尚在整理中)